随着用户注意力成本越来越高,简单粗暴的促销信息已经无法打动消费者。真正有效的营销,已经从“信息推送”转向了“内容共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借助多元化的内容形态,深度运营并打通全渠道,实现内容种草、用户互动、最终驱动销售的全链路闭环。
内容营销并不是新鲜词,但“怎么做才能真正影响消费者”,才是关键所在。
以天猫为例,早在内容战略初期,平台就在站内布局了多个信息流入口,如微淘、种草猫、直播排位赛等,提前释放活动信息、制造氛围感、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尤其在活动预热期,内容的角色非常关键:
1.榜单+权威媒体背书:通过趋势榜单联合站外垂类媒体点评推荐,提升信任感;
2.数据引导购买:借助大数据展示商品热度,营造“热卖效应”;
3.精准投放:根据人群画像进行内容分发,缩短用户决策路径;
4.明星助力:爆款清单+明星推荐双重刺激,加快种草到转化的节奏;
5.短视频直购:视频内容底部可一键下单,打通“看即买”的链路。
最终在引爆阶段,官方再次发布“爆款清单”,帮助用户高效筛选,实现内容影响力的全面扩散。
想真正打动用户,内容不能泛泛而谈,而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生活方式、兴趣偏好进行匹配推荐。
以“内容+场景”的方式构建内容标签,如:
1.玩风度|出街穿搭
2.玩温度|居家好物
3.玩态度|潮流表达
还可细分用户画像标签:格调生活家、智能科技控、中华食客等,逐步构建出“人-货-场”的精准内容分发机制。
类似网易考拉推出“潮流育儿街”,以内容IP+互动活动吸引年轻父母,结合抖音流量入口,扩大传播力,成功将垂直内容做成破圈爆款。
除了站内触点,站外内容布局也同样重要。品牌与平台方通过强绑定合作,渗透各类兴趣圈层,扩大曝光量。
案例一|明星粉丝营销(微博 × 天猫)
明星发布专属密令,引导粉丝去手淘搜索,领取红包,形成“社交-电商-私域”的闭环玩法。
案例二|京东 × B站跨次元合作
借助二次元KOL每日互动,推动用户晒购物车+评论抢楼,用“社群+游戏感”的方式强化用户参与。
案例三|京东 × 抖音挑战赛
设置“戏精广告王”话题挑战,用户边拍视频边参与抽奖,用内容撬动电商场景转化。
这些玩法不仅增加了品牌曝光,还调动了用户参与感,完成了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主动打造站外内容阵地,跳出传统买量逻辑。
1.Olay入驻小红书:通过测评笔记形式展现产品功效,取代单一促销信息;
2.汤臣倍健联合微博话题:打造“就是有料”活动,引发UGC互动;
3.碧浪 × 抖音联盟挑战赛:构建品牌挑战+社交传播双驱动模型,实现内容集中爆发。
核心思路:用真实场景、真实互动、真实反馈,塑造品牌内容壁垒,取信用户。
电商已从工具属性走向内容平台,娱乐化已成为趋势。
1.天猫打造全球潮流盛典,集结顶级设计师首发新品,通过“边看边买”的体验强化现场感;
2.推出官方爆款清单,细分3000件必买、趋势类、区域类、经典类,用户可快速完成决策;
3.京东联合腾讯打造“超新星全运会”,体育IP+购物场景,拉动年轻用户;
4.阿里大文娱推出“猫玩综艺”,实现剧情化内容+商品信息融合,提升沉浸感与购物趣味。
娱乐化让电商不再是单调的买买买,而是一个“边逛边玩边买”的内容生态。
从晚会、直播到综艺,品牌纷纷入场抢占内容高地,尝试更系统化、专业化的内容营销。
1.与卫视合作,引入知名综艺IP(如《中餐厅》《花漾姐姐》),通过场景植入+明星背书+直播转化;
2.举办“超级带货官”2小时专场,精准匹配品类与受众,实现168万+观看人次,数十万次转化;
3.多平台联动:打通电视端+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实现从曝光到转化的无缝衔接。
这些案例共同验证了一个趋势:综艺IP已经成为品牌争抢的新营销资源,内容即销量,娱乐即渠道。
营销不再只是单向传播,而是一次次与用户的“对话机会”。唯有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用他们喜欢的内容、熟悉的平台、真实的场景去沟通,品牌才能真正破圈。
从“种草”到“转化”,从“流量”到“留量”,你准备好打这场内容硬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