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私域”,大多数企业容易掉进一个陷阱:用户至上,事事迎合。但真正的私域高手,反而敢做减法,敢对用户“说不”。
比如,肯德基最近就用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在我心里狠狠地上了一课。
那天,我在肯德基门店准备用抖音上的9.9元团购券结账,结果被柜台小姐姐指了下桌面上的手写黑板:“抖音券要下载肯德基APP后才能核销哦。”
她还贴心补充了一句:“APP活动更多,划算得多。”
排在我后面的一位年轻女孩当场吐槽:“买个鸡翅还得下APP?太麻烦了吧。”
我一边默默掏出手机下载,一边盯着那块“碰一碰领红包”的NFC小卡,忽然意识到:
肯德基不是“不懂用户体验”,而是非常清楚谁是他们的目标用户。
他们不是为了讨好所有人,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操作门槛”,筛选出愿意多走一步、能带来更高长期价值的“真用户”。
很多人说私域就等于微信生态。但事实上,在微信这个平台上,你永远只是“住客”而不是“房东”。
加了多少群、养了多少好友,看似热闹,但哪天被封号、限流,或者出现投诉举报,你的“私域”可能一夜归零。
而APP才是真正属于品牌自己的空间:
1.谁进来、什么时候来、来干嘛、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品类……全都是品牌可控的数据资产。
2.一旦用户下载,品牌便拥有了数据主权——这是一种与微信、电商平台、外卖平台截然不同的“自主性”。
肯德基很清楚:9.9元买鸡翅的用户可能只来这一次,但愿意下载APP、参加活动、注册会员的人,更有可能成为常客、甚至忠实粉丝。
于是,它把这两种用户分开对待,用轻微的门槛设计把“薅羊毛的”温柔地送走,把“愿意参与的”悄悄留下。
从操作上看,用户本可以直接核销抖音券。肯德基却让你多下载一个APP,多一个登录步骤,看似“反体验”,但其实处处是策略:
1. 过滤掉不愿投入的人
(1)愿意下载APP的人,往往代表他愿意为了便宜、多一次参与、更长时间互动,做出“投入”。
(2)不愿下载的,大概率不是目标用户。
2. 每一次“下载”,都是一次数据留存
用户进入APP后,品牌便拥有了他的行为数据:
(1)点什么菜、哪个时间段、买几份、外带or堂食…
(2)日后便可进行更精准的营销推送,如“雨天推炸鸡”“早餐推荐热饮”等场景式触达。
3. 用“体验感”柔化“操作门槛”
(1)手写小黑板+店员温柔引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提示语;
(2)“碰一碰抽红包”代替“扫码领券”,营造趣味感、减少抗拒感;
(3)用限量T恤、节日小周边,降低用户“下载成本”的心理预期。
这就是典型的“高阶私域运营”:不是讨好所有人,而是筛选出“对的人”,并用情绪价值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
肯德基这套策略背后,有三项非常扎实的商业逻辑支撑:
1. CAC成本极致优化
(1)抖音团购引流用户,远比传统广告便宜;
(2)再通过“1元换购鸡米花”等优惠补贴引导下载,单用户新增成本大约不到11元;
(3)相比传统的地推、投流,这种“体验式转化”显然更加高效。
2. LTV价值持续拉伸
(1)APP用户的年均下单频次是普通用户的3倍,付费会员的消费金额更是非会员的2.3倍;
(2)“订阅式消费”模式逐渐替代“随机消费”——比如“38元大神卡”,绑定早餐、下午茶、外卖,形成日常高频触点;
(3)APP内数据驱动精准推荐+定向优惠,减少“决策负担”,提高转化。
3. 数据沉淀即资产
(1)在AI时代,数据不只是“用来看的报表”,而是可以转化为模型、推荐、预测的“生产资料”;
(2)肯德基未来要想做“千人千面推荐”甚至“AI点单”,这些APP内沉淀的数据是基石。
这也是很多品牌在私域上陷入的误区:认为一切用户体验优先,怕用户流失、怕用户骂、怕投诉……
但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你不敢设门槛、不敢设规则、不敢提出条件,你吸引到的用户真的能给你带来增长吗?
别忘了:
肯德基门口骂骂咧咧走掉的大哥,也许只值9.9元,而静静下载APP的小姐姐,未来可能贡献900块。
当你不设门槛、不断讨好,你的“私域”就会变成一个“流量仓库”——看似热闹,实则无用。
真正的私域,是“去中心化”的阵地,不是用来取悦所有人,而是建立与你真正目标用户之间的长期链接。
肯德基这场看似“反人性”的操作,本质上是一场“运营哲学实验”。
(1)它不迎合所有人,而是用体验换效率,用规则换质量;
(2)它不怕被骂一时,而是要锁定可以陪它走五年的忠实顾客;
(3)它在公域做流量引流,在私域做价值沉淀,在运营逻辑上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化。
私域运营,从来不是微信群发优惠券,也不是朋友圈轰炸推文,而是:
(1)筛选出对的用户;
(2)留住愿意深度互动的人;
(3)给足价值和理由让他们留下来。
所以,别再被“用户至上”这句话绑架了,真正聪明的品牌,懂得“选择”,也敢于“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