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aaS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我发现一个扎心的问题:绝大多数SaaS创业者,甚至连自己产品的“价值点”都说不清楚。
更准确地说,他们不是说不清,而是说错了。
当你面对客户时,如果你还在讲“我们的系统可以解决你们的痛点问题、提升效率”这种话,其实你已经掉进了一个思维陷阱:你把“能做什么”当成了“值什么”。
真正的SaaS价值,不是你提供了什么功能,而是你解决了客户实现目标过程中,那道最棘手、最核心的“障碍”。
我们有一款服务外贸企业的SaaS产品,聚焦在客户管理与订单流程的效率优化。
某次,我们跟进一家南方沿海的出口企业,前后耗时两周以上,对方的组织结构、痛点问题、部门协作流程,我们都做了细致的分析。我们以为胜券在握,合同都准备好了,结果在一次大部门会议后,对方没再联系。
几天后,我们从内部渠道得知,他们选了另一家产品跟我们类似、规模也差不多的厂商。
当时我们懵了——我们的问题回答得也很流畅,PPT做得也很精美,价格甚至还有优势,为什么还是丢单了?
复盘后我们才意识到:不是我们“说错了”,而是我们“说得不够对”。
我们讲的是“产品提供什么”,而客户想听的,是“你如何解决我无法回避的业务难题”。
我们把自己当成了解决“功能诉求”的工具,而客户更希望我们成为解决“战略目标困境”的伙伴。
你有没有注意到,客户对很多“问题”其实并不着急解决?你说库存不透明,他说一直都这样;你说客户数据分散,他说习惯就好。
为什么?因为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他们当前的KPI,也没有形成可感知的损失。
所以,SaaS的价值锚点,必须落到企业真实的“业务目标”上去——客户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采购产品,而是为了“实现目标”。
比如销售想要提升月度签单额、采购希望控制进货周期、财务要加快回款节奏,这些才是真正动能驱动下的诉求。你只有精准击中这些目标背后的“无法回避的障碍”,才可能被客户视为真正的价值方案。
基于这次失误后的深入反思,我们总结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的SaaS价值识别路径:
1. 识别客户“业务目标”而不是“业务问题”
问题千千万,但不是每个都值得优先解决。
SaaS必须围绕客户KPI驱动下的“目标”去思考——例如销售增长5%、客户流失率下降30%、库存周转率提升2倍等等。目标是组织意志的体现,它比“痛点”更真实、更具资源调动力。
2. 聚焦“业务情境”而不是抽象场景
别再说“提升效率”这种泛泛之谈。你要明确的是:客户在哪种具体业务场景中会频繁碰到这个挑战?比如“外贸订单生成到发货过程中,客户沟通确认流程反复多次”——这才是可以锚定价值的场景。
3. 挖掘“目标障碍”而不是需求罗列
你要定位的是客户达成目标过程中无法逾越的“关键障碍”,比如“由于客户信息分散,销售重复跟进率高,成单效率低”。一旦这个障碍影响绩效,客户就有动力解决,而不是仅仅“希望改进”。
4. 拿出“差异化方案”而不是功能列表
SaaS行业竞争早已不是“你有我也有”,而是“你有没有我没法替代的”。你要证明你的方案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比别家更快、更便捷、更低风险、更符合客户当下资源状况地解决。
竞争并不仅仅发生在同行之间,更可能发生在“Excel表格”、“现有系统”、“半自动方案”等非SaaS方案之间。
总结一下,如果你还在苦苦寻找你产品的“价值点”,请尝试用这个公式:
SaaS价值 = 客户业务目标 × 达成路径中的障碍严重度 × 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有独特性
也就是说:
(1)目标不重要,就没采购驱动力;
(2)障碍不明显,客户没感知;
(3)方案不独特,客户选择别人也一样。
所以,最有效的SaaS价值主张是:“我们能帮你解决那个导致KPI无法完成的关键阻碍,并且我们是少数能做好的。”
这次丢单,让我们重新校准了SaaS产品的价值定位,也促使我们从“自我视角”切换到了“客户目标”视角。
很多SaaS公司早期靠“功能推销”签了一些单,但一旦客户换负责人、流程变革、预算紧张,就很容易被换掉。只有当你成为客户达成绩效的“关键助力”,你才真正不可替代。
所以,如果你还说不清楚你SaaS的价值点,那很可能——
你卖的不是价值,而只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