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不差钱,这点大家都知道。
但它究竟是如何“不差钱”的?
答案隐藏在“巨量引擎”这台利润机器里。
这家公司凭借巨量引擎,撑起了整个广告收入的江山。而这个平台背后,藏着无数品牌主与投放预算的奔涌,也潜藏着字节对内容、流量和商业化节奏的强大掌控力。
今天,我们来拆解一个问题:
谁,才是真正为字节跳动买单的金主?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3年,巨量引擎年收入超3000亿人民币,稳坐国内广告平台第一的位置,超越腾讯广告和阿里妈妈。
这相当于什么水平?
你可以理解为:中国所有品牌、商家、企业主在互联网上花出去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流进了字节跳动的账户。
其收入主要来自四个领域:
电商投流(尤其是抖音小店);
品牌广告(快消、3C、汽车);
应用下载和游戏推广;
本地生活商家推广(餐饮、酒旅、美业等)。
巨量引擎不只是一个广告系统,它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基础设施。
广告主只要想做“品效合一”,几乎绕不过抖音投流。而字节也通过推荐算法、达人矩阵、内容分发等方式,将投放打造成闭环,从流量到转化一手包办。
我们来看看谁在巨量引擎砸得最狠。
根据2024年投放监测数据显示:
抖音电商自营(小店+商城)年投流规模超过1000亿元,占比约三分之一;
快消品行业(如美妆、饮料、食品)贡献了大约700亿元,百雀羚、欧莱雅、农夫山泉等是投放大户;
游戏厂商如米哈游、腾讯、莉莉丝,全年广告预算合计超500亿;
教育、汽车、金融、综合电商(拼多多、京东)等也是稳定客户群体。
Top20广告主每年的投放预算,动辄10亿起步。
此外,越来越多中腰部商家也在持续加码,通过短视频、直播、DOU+等方式“上量”。
换句话说:
巨量引擎像一个巨型漏斗,既吃得下大客户的亿级预算,也不放过小商家的千元计划。
结合投放密集度和ROI回报率,有三个行业是对巨量引擎“高度依赖”的:
1. 美妆护肤
这是典型的“种草决策型”消费场景。用户刷到短视频,看到KOL使用效果,立马下单转化。新锐品牌如完子心选、珀莱雅几乎是靠抖音打穿用户认知。
2. 游戏行业
游戏买量离不开巨量平台,尤其是中重度手游,几乎全部依赖视频广告转化。抖音精准的兴趣推荐系统,使得游戏用户获取成本持续可控。
3. 低价快消(饮料、零食、家清)
这些产品单价低、复购高,靠“流量轰炸”拉新和促活,是抖音高频投放的常客。例如元气森林、三只松鼠、白猫洗衣液等,都深耕巨量渠道。
而本地生活(团购、探店)板块,也在快速成为“预算黑洞”。
巨量引擎在不断优化投放模型,让客户投得更多、花得更快。
它的核心打法包括:
产品矩阵协同: DOU+、穿山甲、信息流、原生视频广告全场景曝光;
内容驱动转化: 依靠KOL、直播间、热点挑战赛等方式引爆种草;
算法支持转化: 精准定向兴趣人群,提高ROI;
投放工具升级: 巨量云图、千川系统等提供更智能的投放建议与复盘分析。
此外,抖音自身的“货架电商”系统也在不断强化,促使商家将广告预算进一步沉淀在平台内,形成闭环经营。
本质上:字节是通过数据+算法,帮广告主把钱花得更“理直气壮”。
未来3年,巨量引擎仍将维持高增长。以下几个领域被认为是“增长潜力池”:
1. 医美与健康
政策放宽后,医美广告正逐步回归主流平台。巨量引擎已开放部分医疗健康品类投流。
2. 新能源与智能硬件
随着消费升级,新能源车、智能家电等大件开始探索短视频投放路径,品牌宣传和线索转化同步推进。
3. 出海品牌
TikTok for Business正成为中国品牌出海的主阵地,游戏、电商、App类产品尤为活跃。
4. 政企/高校/非商业机构
越来越多政府部门、职业教育机构、公益组织也开始通过巨量进行宣传、引流。
巨量引擎,不只是字节跳动赚钱的利器,更是中国商业数字化的核心引擎之一。
它不只让流量变现,也让“品牌-渠道-内容”三者之间关系重新定义。
未来,谁能驾驭巨量,谁就能在新商业时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