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主导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谷歌正在成为众矢之的。OpenAI、Perplexity 等新锐力量正逐步挑战传统搜索的地位,不仅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也引发了华尔街的警觉。最近一场与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诉讼中,苹果高管 Eddie Cue 的证词“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谷歌的搜索流量或许真的在滑坡。
但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真正焦头烂额的,或许并不是谷歌,而是苹果。
谷歌确实处在风口浪尖:搜索市场不再是“铁板钉钉”的绝对优势;司法部的反垄断起诉可能撼动其商业结构;AI竞争者正在虎视眈眈……但谷歌依旧拥有惊人的“护城河”。
DeepMind、Waymo、YouTube、甚至对外投资的 SpaceX 与 Anthropic——这些业务和资产构成了谷歌的底牌。别忘了,它还是一家现金流充沛、利润厚实的企业,即使搜索收入真的开始下滑,也不是立马就会崩盘。
以目前约16倍的市盈率来看,谷歌并不贵。对比一下,OpenAI 估值高达3000亿美元,但连基本的商业化路径都还没跑通。Anthropic 也不过140亿美元估值,这说明市场并不真的认为它们会在短期内颠覆谷歌的地位。
现在,把视线转向苹果。尽管被誉为“全球最值钱的公司”之一,苹果却深陷多个高风险变量:
1.供应链依赖中国,制造转移受限
2.对大中华市场营收高度依赖,且销量受挫
3.在AI领域明显滞后,尚无强有力自研方案
4.谷歌每年支付的200亿美元搜索分成一旦中断,将直接冲击利润
5.市盈率高达30倍,远高于历史均值
更让人担忧的是,苹果正在成为多个地缘政治风险的夹心饼干: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关税政策变数频繁;而其“替代选项”印度,也面临新的政治压力。特朗普已经明确不满苹果将制造外包给印度,甚至可能对印度产品提高关税,这会让苹果左右为难。
Eddy Cue 在法庭上的一句话揭示了问题本质:如果谷歌不再付出每年200亿美元的搜索流量费用,苹果根本没有成熟替代方案。这笔钱几乎是“净利润”,没有研发、没有运营、没有制造,而一旦失去,就是利润的断崖。
试问,苹果要用什么来补这200亿美元?是Siri吗?是尚未落地的“苹果AI”?还是印度工厂的某种未来承诺?
再看看技术面,苹果股价虽然从169美元反弹,但技术图形显示出现了死亡交叉(50日均线跌破200日均线),这通常预示长期下跌趋势。而服务业务增长放缓、消费信心疲软等现象也正在持续施压。
目前苹果是七大科技巨头中估值最高、成长最慢的一家公司。投资者依旧习惯用“过去的苹果”来判断“现在的价值”,但现实已经变了。
2015年,苹果的市盈率是15倍;如今却膨胀到了30倍,但利润增长却未跟上。如果未来市盈率回归均值——哪怕只是回调至20倍——股价下修的空间将非常可观。
目前市场上的AI焦虑,更多集中在谷歌身上;但真正处在“高估值+高依赖+低进展”的危险组合中的,其实是苹果。
谷歌的估值已被市场明显压低,坏消息已经提前计价;而苹果却还在高位震荡,且风险因素在逐步累积。如果人工智能最终对搜索产生实质性冲击,谷歌或许只是受伤,而苹果可能会失血。
未来几年,苹果如何补足AI短板、摆脱地缘制造风险,以及是否能持续拿到那笔“从天而降”的搜索分成,将决定它的估值能否守住高位。
在AI变革的震中,苹果不再是那个最稳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