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是狂欢盛宴,真正考验的是如何留住用户并激活消费持续性。
7月初,一场关于外卖平台的激烈竞争正式拉开帷幕。各大平台骑手纷纷上线待命,社交平台传出“最大力度补贴大战”将至。
消费者打开 APP,满屏红包到账提示、0元通兑券派发、抽奖免单机会铺天盖地。但在这场表面狂欢中,许多用户找不到入口领取券,部分商家也因承担补贴压力投诉大单没赚头。短短两周后,三家平台被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竞争迅速降温。
如今,外卖订单回归正常水平,补贴后的真正挑战浮出水面:引流不难,关键在于如何留住这些被吸引来的用户。
补贴大战结束后,三大平台迅速展开差异化布局:
1、京东于7月22日推出“菜品合伙人计划”,并启动旗下的“七鲜小厨”门店;
2、美团推出“拼好饭万家品牌计划”,打通优质品牌餐食供给;
3、饿了么+淘宝闪购强化平台矩阵联动,将盒马、官方旗舰店等引入首页布局,即时零售正在加速融合场景。
由单纯补贴抢流量,向供应链、非餐品、品牌联动等深层赛道全面渗透。
平台入局顺序:
2月,京东上线外卖“秒送”服务,承诺“零佣金 + 品质”迅速引发关注;
4月,美团推出“闪购”,饿了么启动百亿补贴,骑手激励大战打响;
5月起,美团、饿了么陆续推出骑手福利、超时免赔机制;
7月京东宣布 500 亿补贴战略,战火升级;
短短数月,三家平台开始对餐饮之外的即时零售领域集中发力。
虽然每个平台都对外宣称并不愿无限“内卷”,但市场数据显示,外卖行业增速已趋缓,靠价格吸睛优势变得有限。三家机构背后的真实意图浮出水面:盘活即时零售赛道,实现长期稳态增长:
1、京东“七鲜小厨”招募全国菜品合伙人,计划三年内铺设万家门店;
2、美团拼好饭引入知名品牌,通过标准套餐、集中配送控制成本,为商户带来稳定利润;
3、饿了么+淘宝闪购持续提升日活与订单量,但旨在吸引更多中小商家、骑手以及蓄积用户流量,向即时零售深耕。
尽管补贴规模远超外卖行业惯例,但真正的目标已远超“餐食”本身。
三家平台纷纷通过餐饮引流载体带动非餐饰品消费:
1、美团一天即破亿订单,其中非餐品订单达 2000 万;
2、淘宝闪购非餐品占比超 16%,3C 类、零食、粮油等品类增幅巨大;
3、京东虽然未披露具体非餐订单,但其日订单量已破千万,通过品牌旗舰店联动、七鲜超市扩展显然布局深入。
此外,美团打造小象超市、歪马送酒、快乐猴超市等子品牌;淘宝布局盒马旗舰店入口,京东推出京东七鲜“1+N”模式加快华北落地。
当“万物皆可外卖”成现实,此前的餐饮主义竞争逐渐转变为更广泛的供应链和物流角逐。
“疯狂星期六”固然是一场补贴盛宴,但更重要的是从“冲单”竞争向“留量”运营转型:
1. 供应链与品牌构建
京东通过七鲜小厨构建全国化菜品分发网络;
美团通过品牌合作保证性价比和品质信任;
2. 提升非餐品用户粘性
提供便利购物路径,让用户自发逛超市、买零食、购3C;
通过优惠活动和消费便利建立长期购买习惯。
3. 平台联动与生态沉淀
饿了么与淘宝闪购流量协同配合;
引入盒马、品牌旗舰店、近场零售等功能板块,打造“大消费服务APP”。
只有竞逐供应链能力、即时履约效率、生态联动整合能力的平台,才有机会长远稳固用户、实现平台从“外卖”到“生活服务”升级。
未来的外卖大战,将不仅是“谁补贴更狠”,更重要的是谁能持续留住用户,并将他们带入更广、更深的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