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Google与百度,再度狭路相逢

2025-05-30 12:11:37 快照小生 阅读:190
Google与百度,再度狭路相逢

过去几周,全球AI行业依旧风起云涌。OpenAI 以全股票形式收购了前苹果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的 AI 初创公司,估值高达 65 亿美元;Anthropic 的 Claude 4 又一次刷新了业界对 AI 编程能力的认知。这些事件无疑都在为整个 AI 领域注入新的变数。但若论真正“能打”的选手,Google 在 2025 年的 I/O 开发者大会上展现出的产品体系和技术全景,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在热闹的更新声中,这场大会并不是喧哗者,而是沉稳且掷地有声的“压轴者”。Google 用一场久违的技术秀,重申了自己在生成式 AI 竞争中不仅没掉队,反而已经重新回到游戏的主导位置。更关键的是,这次登场不是临时补课,而是一个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全栈级反击。

Google,没掉队,而是在蓄势

回顾过去一年,Google 确实曾被质疑“掉队了”:产品推进显得缓慢、市场节奏略显滞后,面对 OpenAI 的强势崛起,一度显得步履沉重。但这次 I/O 大会,Gemini 2.5 全系列升级、Veo 3 的声音与画面深度协同、Project Astra 实现语音对话与多模态的自然交互,再加上 AI Mode 与 AI Agent 等在搜索和系统层的深度融合,彻底改变了这种印象。

这些技术发布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又一个大模型”,而在于它们让人看到了一个重新聚焦、全面出击的 Google,一个终于将技术、组织、战略再次整合为一体的巨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明显做了一次深层次的组织再设计:每个技术负责人在 I/O 会后与外界的交流中所代表的产品模块清晰明确,这背后是内部资源调度和工程流程的极大优化。而真正支撑这种组织效率提升的,是 Google 长期以来在 AI 技术上的“地基建设”——从芯片(TPU)、到模型框架、再到平台服务、再到落地应用,整个体系几乎没有短板。

这不是突然的爆发,而是持续积累的结果。

搜索是战场,更是护城河

外界很容易忽略一点:AI 在 Google 并不是“外来者”。搜索引擎本身就是最早期的 AI 应用场景之一。从 PageRank 到 BERT,再到现在的 Gemini,Google 一直在做的,就是把最复杂的算法变成可被亿级用户感知和使用的产品。

所谓 AI Mode,本质上就是在传统搜索之上,套了一层智能摘要与行为引导。但基础数据依然来自 Google 二十年来搜集与处理的信息宝藏,这种从搜索逻辑到用户意图建模的深度理解,是其他公司短期内无法复制的壁垒。

与其说 Google 在“AI 化”,不如说它只是在回到自己的强项。

全栈控制力,是 Google 的“底气”

Google 的优势,从来不是某一项爆点能力,而是“从芯片到体验”的全栈式掌控。从 TPU 的迭代到 Android 系统对 AI Agent 的深度接入,再到 Workspace 全家桶对 Gemini 的原生适配,它不是只在追求参数,而是在构建闭环——一个可以自循环、自优化、并自我孵化新能力的生态系统。

这也是为何 Pichai 多次强调:“我们不会为了热点而动,而是基于长线逻辑来推进技术。”换句话说,Google 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打这场 AI 战争,而不是跟着其他玩家节奏起舞。

百度,是唯一能与之共振的对手

耐人寻味的是,当我们将视线转回国内,也许唯一能与 Google 在路径上产生高度“对照性”的,正是百度。

这不是说百度的体量、产品全球性或资源调度与 Google 相当,而是指它们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出奇一致:从搜索起家,以 AI 为未来,将核心技术以平台化方式持续沉淀,并坚持自主可控的全链条投入。

还记得十多年前,Google 与百度在搜索技术的较量,是中国科技公司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站在全球算法舞台上的碰撞。而那一代百度,靠的就是 AI 的雏形——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义理解等“前深度学习”时代的算法积累。

这些年,百度也没有退出 AI 的主航道:从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到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对话系统,再到文心大模型,几乎每一个关键转折点,它都在牌桌上。

自动驾驶,是一场极限耐力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这一“硬核场景”,是衡量一家 AI 公司是否真正理解“长期主义”的试金石。

Waymo 和 Apollo,几乎是全球最早投入的两个选手。两家公司都经历了从疯狂投入到外界质疑再到今天逐步商业化落地的完整周期。在这个周期中,百度从未放弃 Apollo,并将其视为公司未来的关键路径之一。Waymo 在北美落地,Apollo 在中国城市铺开,两者形成了少有的“双寡头”格局。

为什么这点重要?因为这说明,百度并非“风口捕手”,而是愿意在极端复杂场景中投入资源、时间和组织能力的真正技术玩家。

百度的底层逻辑,正在显现

百度今天在 AI 上的布局并非偶然,它是从搜索业务中“长出来的”。百度的 AI 架构分为四层:强大算力的智能云、深度优化的飞桨框架、逐步成熟的文心大模型,以及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搜索与内容业务。

这种架构设计看似复杂,实则清晰:百度并不只是造模型,它是在搭建一个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供应链”。

尤其是在最近的 Create 2025 上,百度宣布点亮国内首个完全自研、规模达到三万张卡的集群平台,这意味着其在基础算力上的自主化程度已经步入新阶段。再结合百度智能云 42% 的同比增长,以及在央国企中的广泛落地率,AI 在百度内部已经不是“实验室产物”,而是真正跑通商业模型的产品能力。

而在模型层面,文心系列的进化节奏也在加快。从 4.5 Turbo 到 X1 Turbo,不仅速度和成本大幅优化,调用量也已突破 16.5 亿次,文心一言用户突破 4.3 亿。这背后体现的是:百度不是在造“演示模型”,而是在打磨一款能真实服务企业与用户的基础工具。

写在最后:新时代的技术博弈

今天,当 Google 在全球舞台重拾 AI 主导话语权时,百度在国内也开始显现出“慢工出细活”的沉稳气质。

AI 这场博弈早已不再是 “谁能更快 demo 一个能力”,而是“谁能将 AI 嵌入到业务、系统、生态中,形成闭环”。更准确地说,这是从模型军备赛向系统能力赛的过渡期。谁拥有更强的全栈技术理解,谁更懂基础设施与商业落地的协同关系,谁才更可能笑到最后。

百度和 Google 走过的路并不完全一样,但却不约而同地验证了一个道理:AI,不是一个产品,也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种贯穿技术、组织、生态和战略的能力体系。而只有那些从最初就深刻理解这个体系的公司,才可能在下一轮技术浪潮中依旧站在浪尖。

相关文章

小米“太子”王腾突遭辞退:从荣耀巅峰到黯然离场
业界动态

小米“太子”王腾突遭辞退:从荣耀巅峰到黯然离场

2025-09-11 18:29:57 阅读:27
东方甄选扭亏为盈,自营业务成亮点,但挑战才刚开始
业界动态

东方甄选扭亏为盈,自营业务成亮点,但挑战才刚开始

2025-09-09 16:02:26 阅读:44
养了一个月AI宠物,我看清了这门“新生意”的真相
业界动态

养了一个月AI宠物,我看清了这门“新生意”的真相

2025-09-08 16:35:40 阅读:47
百度 百度热点
抖音热榜 抖音热榜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
知乎热搜 知乎热搜
36氪 36氪
雪球网 雪球网

最新帖子

节省90%时间的网站搭建方案:网站克隆工具详解
产品运营

节省90%时间的网站搭建方案:网站克隆工具详解

2025-09-12 11:57:50 阅读:24
出海品牌别栽在 “翻译” 上:一个词错译,可能丢了亿级全球市场
用户研究

出海品牌别栽在 “翻译” 上:一个词错译,可能丢了亿级全球市场

2025-09-12 11:40:17 阅读:23
抖音 “银发浪潮”:中老年用户活跃度反超年轻人,背后藏着怎样的数字生活革命?
数据分析

抖音 “银发浪潮”:中老年用户活跃度反超年轻人,背后藏着怎样的数字生活革命?

2025-09-12 11:21:30 阅读:22
399元买“豪门闺蜜圈”?向太直播卖课背后的生意经
产品运营

399元买“豪门闺蜜圈”?向太直播卖课背后的生意经

2025-09-11 20:41:05 阅读:27
小米“太子”王腾突遭辞退:从荣耀巅峰到黯然离场
业界动态

小米“太子”王腾突遭辞退:从荣耀巅峰到黯然离场

2025-09-11 18:29:57 阅读:27
数字未来三大核心:生成式 AI 重构消费、平台韧性扛住风险、专业投资赢得先机
用户研究

数字未来三大核心:生成式 AI 重构消费、平台韧性扛住风险、专业投资赢得先机

2025-09-11 10:44:4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