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红到崩塌:烘焙赛道的生死时速与重构逻辑
从2023年开始,新中式烘焙代表品牌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渣打饼行相继遇挫,拉开了整个烘焙行业动荡的序幕。此后,一批又一批原本走红的烘焙品牌先后陷入困境,“关店”“收缩”“破产”“跑路”成了近两年行业高频关键词。
进入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情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加剧烈。2025年7月,曾在全国多地扩张的面包新语被曝在成都的11家门店集体停业;被称为“法国国宝”的Gontran Cherrier也在北京宣布关闭其最后一家门店,引发不少消费者的惋惜。
6月,因豆乳盒子爆火一时的“欢牛蛋糕屋”突然发布停运公告,直言因成本飙升、竞争激烈和管理失误,不得不退出市场。大量加盟商维权、消费者追讨退款,使品牌口碑雪上加霜。
此外,去年风靡一时的“2元面包”品牌也大量消失。比如广州曾短时间冒出五六家2元菠萝包门店,结果不到3个月便陆续关门。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大量烘焙门店正处于“死缓”状态,表面运营,实则亏损,关店潮或将持续整年。
根据数据,2024年烘焙行业新增门店约10.3万家,关店数量却高达9.5万家,净增长仅8000家,开闭店比几乎持平。更令人警醒的是,2025年6月起行业首次出现净开店为负,闭店数量高出新开门店1986家。
尽管关店频发,但烘焙市场热度并未消散,反而开始出现结构性的重构趋势。
一方面,部分主打产品差异化、设计感与高品质食材的精品烘焙品牌迅速蹿红。比如从武汉起家的UH祐禾,以高客单、视觉美学打动年轻消费者,成功入驻北上广深,几乎每家门店都门庭若市;“石头先生的烤炉”也在进入北京后迅速爆火,成为商场流量担当。
另一方面,一批“烘焙工厂型”品牌在下沉市场迅速崛起。十豆川、大豫人家等主打低价高量,借助高效供应链和集中生产方式占领县域市场,价格普遍在2-9元之间,深受大众欢迎。
更值得关注的是,头部餐饮品牌也开始跨界入局。
茶颜悦色低调推出“茶颜饼坊”,主打新中式烘焙,门店一开便排起长队,产品集中在5元区间,打破了精品烘焙价格高企的印象;海底捞也通过子品牌“拾捌耍”入局杭州,主打平价、标准化产品,构建自身的烘焙护城河。
过去行业里流传一句话:“烘焙每五年洗一次牌。”进入2025年,这一轮洗牌来得更快更勐烈。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烘焙门店的存活中位数已经缩短至8.2个月,超过一半品牌难以撑过一年。整个行业正走向极端:要么做高端精品,要么走极致平价,而处于中间地带的门店被迅速边缘化。
高端烘焙强调健康、手作、独家配方,通过精致门店与稀缺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平价品牌则依靠供应链、标准化流程、规模优势构建效率护城河。
随着海底捞、茶颜悦色等品牌的入局,高端烘焙被重新拉回“质价比”维度,一线城市的平均客单价已出现松动。
研究机构与行业专家均指出,未来烘焙品牌必须在成本控制与产品创新中找到平衡点,仅依靠视觉或社交平台打卡难以构建长期护城河。
烘焙行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周期,这不再是单纯“谁做得好吃”,而是比拼供应链整合、消费趋势预判与品牌可持续能力的时代。
头部品牌正在通过资本化、工业化和数字化方式扩大领先优势;中腰部品牌则在垂直细分、地域差异化中寻找突破;而那些缺乏定位、效率与认知壁垒的品牌,将继续成为出局者。
未来的烘焙市场,属于真正理解“质价比”“健康趋势”“供应链效率”三者融合逻辑的玩家。